近年来,共青团东营区委、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不断扩展阵地,着力打造“学校为龙头,家庭为基础,社区为平台,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网络,构筑起一道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坚实“绿色屏障”。
一是“多方联手”营造绿色环境。以学校、家庭、社区为重点,利用乡村少年宫、学校德育课堂、社区家长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青少年活动场所,从规范少年儿童基本行为习惯角度出发,设计科学健康的体验项目,从提升未成年人道德素养角度入手,搭建“道德讲堂”、“礼仪课堂”、“法制学堂”等阵地,着重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等“四项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教育环境,开展“感恩父母”亲情体验、“美德校园”、“文明志愿者”、“大手拉小手”等活动。积极创设未成年人成长所需要的优良环境,以净化互联网为重点,深化推进网络、网吧、荧屏声频、校园周边环境四项净化工作。
二是“强强联合”共克“育儿难题”。充分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针对预防青少年犯罪、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等难题,在中小学中广泛开展“少年法庭”、“案例警示教育”、“中华经典诵读”、“感恩教育”等活动,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破解暑期、下午放学后、节假日等时期学生无人看管难题,在各镇街及社区搭建起“四点钟课堂”、“假日小课桌”、“红黄绿快乐园”等阵地,吸引社区及社会爱心人士担任义务辅导员,为孩子提供受教育场所的同时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重视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在各学校、社区开设心理咨询室、谈话室。开通心理咨询服务热线,构筑起全方位的维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保障体系。
三是“各方接力”关爱“特殊群体”。高度关注家庭贫困学生、外来务工子女等特殊群体,通过慈善协会、志愿者协会、社会爱心人士等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成立“留守妈妈”、“老师妈妈”、“爱心妈妈”等队伍,为家庭特殊孩子送去关爱。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群体,实施“社区矫正”活动,通过开展认真细致的帮教,将其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并引导他们走上正确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