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团垦利县委紧密结合各乡镇实际,在农村围绕产业建组织、城乡联合促服务、依托兴趣聚青年、网络服务搭平台,团组织设置模式不断创新,团组织活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
一是打造“村企联建型”团组织,带领青年产业致富。组织各镇、街道28家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协会)与周边61个产业辐射村开展了以“机构联合、信息联享、人员联姻、阵地联动、机制联创”等“五联”为主要内容的“村企联建”系列工作,将全县农村创业青年按照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水稻种植、棉花种植、林下经济等5类产业进行网格化整合,纳入周边产业联合团支部管理,联合团支部不定期组织开展产业技能培训、市场营销指导、信息技术交流等特色服务。
二是打造“服务窗口型”团组织,增强服务农村意识。不断延伸乡镇站所职能,组织其与周边农村成立联合团组织,通过组织青年文明号开展“擦亮窗口、服务百姓”承诺仪式等活动,让广大城乡青年充分深入农村一线,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广大职业青年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服务农村的意识。
三是打造“园区服务中心型”团组织,有效服务企业青年。针对郝家镇、胜坨镇、县开发区等镇街外来企业多、务工青年多的实际,积极整合辖区内规模以上企业资源,分别建立多处园区青年服务中心,可为服务区内广大青年提供教育培训、政策咨询、流动管理、困难救助等服务。服务中心已纳入管理本地青年3689人,外来务工青年1345人。
四是打造“兴趣爱好型”团组织,展示农村青年活力。本着尊重个人意愿、便于活动开展的原则,根据团员青年在文艺、体育、美术等方面的爱好特点,将辖区内不同单位或农村的团员青年组织起来,在现有兴趣协会的组织引领下,自主成立团组织。胜坨镇组织部分青年党团员成立了“红色志愿者”服务队团支部,利用空闲时间积极组织开展家政服务、健康保护、亲情陪伴等志愿活动。兴隆街道渔洼村组建了由15名年轻人组成的庄户剧团团支部。其他镇街的团员青年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相继建立了篮球队、舞蹈队、合唱队等“兴趣型”团组织20余个。这些“兴趣爱好型”团组织经常性组织外出比赛、联谊活动、节庆活动,增强了团组织吸引力,向社会展示了青年团员的激情和活力。
五是打造“新兴媒体型”团组织,构建团组织虚拟网络。依托“农政通”平台搭建“黄河口青年农民网络之家”,为各镇、街道分别成立网络团组织,按照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林果种植等产业类别,将纳入系统管理的750余名农村青年产业户进行合理分类,定期发送适用信息,为农村青年增收致富、成长成才提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