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陈官乡中心初中,经常会看到学生们在表演一种特殊的民间艺术——孙斗跑驴。节目中,同学们有的扮成骑驴人,有的扮成赶驴人,一动一摇,一唱一和,或徐徐慢行,或穷追不舍,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表演给同学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孙斗跑驴最早起源于陈官乡孙斗村,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这种艺术形式表现一对农村夫妻在回娘家的路上,过沟、爬坡、驴惊、抢救等经过,表演多为双人表演,一人扮骑驴妇女,把驴形道具系在腰间,上身做骑驴状,以腰为中心,左右小晃身,下身用颤抖的小步蹭动,模拟驴的跑、颠、跳、踢、惊、犟等动作和神态,演员上下身动作的强弱、大小、高低要相呼应,并与另一扮演赶驴的人相配合。赶驴人在赶、拉、牵、撵等动作主要表现一种憨厚、质朴的形象,表演时,有说有唱有舞,诙谐风趣。2013年,孙斗跑驴入围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12年开始,陈官乡中心初中就充分挖掘这一民间艺术资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孙斗跑驴引入校园,聘请村里的民间艺人到学校开堂讲课,向学生们传授技艺,将这项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打造成为学校的校本课程,使这一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很好地传承和发扬。同学们在课余或闲暇时间,扮驴相,舞驴步,唱驴戏,将当地耳濡目染的民间故事、风土人情、生活中的善、恶、美、丑,用朴实生动的语言编排成戏曲段子,在诙谐风趣的动作表演和抑扬顿挫的说唱艺术中表达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传递着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人生情感。(图一:民间艺人手把手教授技艺;图二:学生们在乡文化广场舞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