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特别是新型农民培训创建以来,义和镇坚持选、育、管“三字”方针,积极探索发挥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的有效途径,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但是,工作中也发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实用人才数量不足。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尤其是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缺乏。我镇现有农村实用人才46人,在农村总人口和农村从业人员中的比例明显偏低,辐射带动农户致富的能力十分有限,与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数量和素质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一是年龄偏大。45岁以上的占实用人才总数的81%,45岁及以下的占19%。二是分布不均。从行业分布上看,重生产、轻管理的现象较为突出。农村传统产业实用人才相对占有量较大,二、三产业的农村实用人才较少,如技术和生产两类实用人才占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的86%,而其他各类型的实用人才仅占14%。三是文化偏低。从文化层次上看,高中及(含中专)以上学历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31%、初中学历及以下学历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69%。这些都不能适应农业和新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
(三)农村实用人才学用成果转化效果较差。在农民培训中,虽然不少农村人才经过初次培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致富技能,但仍然不够精深和熟练,尤其是有些农民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技能之后,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知识面难以使其继续扩大再生产,扩大经营规模。
(四)农村实用人才作用不强。一些农业农村实用人才观念落后,满于现状,存在“小富既安”的思想,在做大做强产业方面步伐不快,部分实用人才在结对帮扶致富、领富带富方面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帮扶中也仅局限在“亲帮亲”上,真正起作用的实用人才只占少数,农业农村实用人才示范辐射作用发挥得不够理想
(五)实用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长期以来,受城乡发展差距大、农村创业环境差等因素制约,农村培养、稳定、积聚人才的能力不强,直接立足农村,服务于农村的高级专门人才很少。全街道有57%的农村实用人才外出务工。近年来,有文化、有技术的农村人员外出务工有增无减, 致使农村青年实用人才越来越少,农村从业人员老龄化、农村实用型人才“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
(六)培养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现有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管理政策在科学性、优惠性、务实性、灵活性和配套性等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对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缺少相应优惠政策,用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下一步,我们将针对存在的问题,重点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农村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大力发展面向“三农”的职业教育。依托新型农民学校建立各种培训基地,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培训。二是“请进来”。聘请农科技术专家,对农村实用人才分期分类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和知识培训;组织大规模科技下乡活动,把信息、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三是“送出去”。有计划地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到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基础理论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弥补他们理论知识的不足,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帮助他们与有关高校、研究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进行技术合作开发,实现优势互补;鼓励他们参加各种专业技术协会,参加各种学术技术交流会议,组织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到发达地区和先进企业参观学习考察,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四是健全农村实用人才激励机制。一方面,对业绩突出的农村实用人才重点培养,符合条件的优先列为党员发展对象、优先选配为人大代表等重要职位;另一方面,大张旗鼓地宣传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激发他们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使全社会形成尊重、学习农村实用人才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