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东营共青团->首 页-> 调查研究 |
|
|
建立学生流动团支部 探索假期管理新机制 |
更新时间:2013-8-29 |
阅读:3729 次 |
【字体:大 中 小】 |
|
近年来,随着“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希望工程”等品牌活动的大力开展和运作,共青团工作已被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了解和熟知。这个有着光荣传统、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的朝气蓬勃的青年群体,在社会生活中正日益发挥着独特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共青团工作的主阵地之一--学校团组织也正成为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素质教育和培养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实践证明,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团组织活动能为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参与实践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对学生健康成长和今后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各级学校团组织工作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学校团工作开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在约占全年四分之一时间的寒暑假期中,会有众多学生离校归家脱离学校的管理和约束,该怎样加强对这部分学生团员的管理?通过什么样的活动方式才能更好的凝聚、联系和服务这些流动学生团员?对此,江宁区汤山街道团工委结合该地区学校团组织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假期时间学生团员管理的新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深入调研,找准假期团员活动开展难的症结所在 江宁区汤山街道35岁以下青年近1.7万人,建立基层团(总)支部40个,团员2300多人。辖区内有3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共有学生7792名。目前,6所中小学均建立了团组织,其中3所中学建立了团总支,共有团员987人,占全街道团员总数的43%。近年来,各校团组织根据实际情况,联系、发掘学生的喜好,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多项团组织活动,如:不定期地组织演讲、书画比赛、知识竞赛和篮球、乒乓球、拔河等文体活动,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多项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他们的才干,培养他们的拼搏和团结协作精神,明白做人的道理和责任。同时利用学校团组织的组织和网络优势,不断抓好和巩固阵地建设,更新思路,精心设计,积极调研,办好广播、优化橱窗、充实报栏等。让团组织的活动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生活,让团组织的活动深入到学生的心坎,使团组织真正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在校期间,学校团组织定期举办的各种活动,将团员学生紧紧地联系在团组织周围,团员及学生可以经常参加有益的团队活动。但一到假期,不仅老师深感对学生管理的压力,很多家长更是在对孩子的监管上感到力不从心。很多问题,如上网的多了、打游戏的多了、沾染抽烟喝酒的多了,甚至有的被诱惑参加违法犯罪团伙,以及常常发生的人身意外伤害事故等等在假期都是高发期,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更增添了一些社会问题。从团组织自身来看,在假期,组织的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失去组织正常的约束力,使学生团员与组织失去有效联络,变相地将团员学生推向其它领域。如何发挥团组织的优势作用,尽量减少团员学生由于放假而导致的管理和控制出现“真空”,是各级团组织必须思考、探索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认为,以团员学生所在地为单位,以该社区(村)的团员学生为组织部分,组建假期的流动团支部是减少和杜绝上述假期出现问题的有效选择。 二、紧贴实际,积极探索新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 根据团中央关于团建创新的要求,我们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上的基本思路是“多种模式、多重覆盖”,即突破过去仅依托班级建团的单一模式,依托生活社区等建团;突破过去只建有注册团支部的静态模式,建设动态的活动团支部,以适应形势的新变化和学生的新特点,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多层面的覆盖。 一是依托生活社区建团。随着农村城市化的发展,生活社区越来越成为学生的重要活动场所。在生活社区,学生团员相对集中,便于组织;学生需求多样化,便于开展活动;学校各个部门参与管理,便于协调。在保留班团建制的同时,以生活在同一社区(村)的团员学生为主体,建立该社区(村)的学生流动团组织,把学生流动团支部作为假期吸引和凝聚了大批学生,促进社团活动健康的发展和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的有效载体。 二是将注册团支部和流动团支部有机结合。所谓注册团支部,是指学生正式注册登记的团支部,负责承担学生团员的基本管理。比如班团支部等。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假期,同一注册团支部的学生在家庭状况、居住地点等方面有较大差异,难以集中开展活动。因此,可以通过建立流动团支部的形式来补充,即由来自不同注册团支部的学生组成流动团支部,负责承担团的活动项目,完成团组织的工作职能。学生流动团支部也可以担负部分对团员进行考核的职能。这种团支部具有动态性、灵活性,可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学生的特点。 三是由单一覆盖向多重覆盖转变。团的组织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实现有效覆盖。过去我们讲覆盖,一般是班级的单一覆盖,隶属于一个班团支部,并在其中参加活动,过组织生活。现在看,这种单一覆盖模式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必须寻求多层面的覆盖。一个学生可以参加班团支部,也同时参加流动团支部。这样可以更好地吸引和凝聚学生,更好地实现团组织的目标。总之,要在坚持《团章》宗旨的前提下,使团建与学校的管理方式更好地适应,与学生的特点更好地适应。 三、精心组织,确保创新机制取得新实效 一是要加强学生流动团支部的组织建设。将社区(村)内的团员学生全部纳入组织管理。要加大与社区(村)内的党团组织的协调力度,形成一个以街道团工委为核心,以社区(村)学生流动团支部为基础,以社区(村)党团组织为依托,社区(村)青少年工作协调组织为纽带的条块结合、纵横交错的组织网络。要进一步建立并落实相关工作责任制,努力创新流动团支部的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逐步形成流动团支部“小机构、多载体、大服务”的工作格局。“小机构”即建立精干、高效的工作机构;“多载体”即充分发挥共青团的资源优势和广泛联系社会的活动优势,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把社区(村)内的服务载体、服务手段、服务阵地有效利用起来;“大服务”就是把我们的服务对象从学生团员拓展到全体社区(村)居民,针对社区(村)居民结构和居民素质的多样性,一切依靠居民,一切服务居民。 二是要进一步营造氛围,抓好活动宣传。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学生流动团支部假期活动的开展情况,扩大活动的影响。要通过广泛宣传,继续让学生团员深入了解、熟悉这项活动。在宣传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团员为本,充分尊重学生团员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必须引导其在尊重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追求个性的表达,必须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服务团员青年的健康成长。要通过广泛宣传,继续争取党政和社会的支持。 三是要进一步注重工作实效,抓好分类指导。要以培养“四有”新人为根本,组织开展各种道德实践、社会实践和创新创造活动,帮助学生团员了解国情,坚定信念,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在社区,要以“青年文明社区”和“优秀青年中心”创建活动为载体,组织社区学生团员在优化社区秩序、完善社区服务、构建和谐社区中提高素质,贡献力量。 四是要加强活动的组织和引导,打造学生流动团支部的品牌。通过不断丰富学生流动团支部的工作载体,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全面开花,努力打造学生流动团支部的活动品牌,增强社区团组织的工作活力和社会影响力。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义务家教”、“夏令营”等活动,要让学生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活跃在社区,为社区的文明创建、治安防范等工作作出积极的贡献;定期组织学生团员开展文化活动,如足球赛、篮球赛、书画摄影赛、文娱演出等。 五是进一步强化制度保障,抓好机制建设。要建立联系学生团员的各项机制,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吸收学生团员参与,把学生团员的意见和呼声及时反应上来。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做好信息传递;加强对活动的督导检查,建立督查考核制度;建立整合资源的机制,充分利用团的组织优势,在团内合理整合力量,整合人员,协调各部门的资源,共同抓好这一重点工作的有序推进。在团外整合媒体,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学生团员假期活动教育创造条件,全面推进增强团员假期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
|
|
|
|
|
|
|
|
更多>> |
|
|